全国服务热线 13552472059

从心理测试技术发展史,为心理测评系统汲取些营养

发布:2023-06-07 22:37,更新:2024-11-22 08:06

从心理测试技术发展史,为心理测评系统汲取些营养

 

过了正月初五,对我来说,也就正式进入新一年中的工作循环中了。原本昨天就要到办公室,着手一些心理测评系统仪式性的启动工作,但电视剧《三体》让人着迷,趁着孩子不在家,没人跟我抢电视,已将上映的十几集都追完了。

 

今早到办公室,翻开了年后第一读:《中国心理测试技术》。将该书纳入新年阅读的第一部书籍,是通过梳理中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,期望看到对心理测评系统开发与研发有启发的东西。

 

虽然本书内容累赘,编撰不到位,重复之处太对,但对我来说,本是不需要细读之书,只需快速翻阅即可。书中透露的一些信息还是很有启发性的。翻过一半后,发现有以下几点:


1)心理测试技术,特别是中国的心理测试技术,是国外“测谎仪”的学习模仿、推翻与重建的历史。


2)心理测试是科学的,但由于生硬模仿与赚钱效应等原因,指导冤假错案,反倒给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带来质疑。


3)心理测试技术需要发展适用华语民情的理论与方法,但至今六十年过去了,依然还处于探索中。

 

与此对照,应用于教育与医疗领域的心理测评技术,表面看,要好得多。可是本质上,依然存有类似的问题。

 

任何技术的发展,包括心理测试技术或心理测评技术,可能都遵循两个发展阶段:1、理论学研阶段;2、设备研制与市场化阶段。

 

当然这两者不是隔开的,而是相互促进的。作为心理测评技术的工具——心理测评系统,如果从场景心理测验范畴看,更应该是软件、硬件与场景搭建相结合的。这里面确实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。

 

今年是需要更加强调“大心理测评系统”,研发与开发阶段。读《中国心理测试技术》这类历史类书籍,能让人抽取其中的一些线索。读史明智、鉴往知来,技术的发展,都有大概相似的英雄之旅。


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北京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-1711
  • 邮编:100085
  • 电话:13552472059
  • 销售经理:李守龙
  • 手机:13552472059
  • 微信:hjhy003
  • QQ:155349015
  • Email:155349015@qq.com